高级搜索|网站导航

浙江双英教育-英语数学竞赛网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教研项目 > 语文课题 > 正文

首届语文学习策略研讨会-包天仁教授欢迎词

作者:浙江双英教育-英语数学竞赛网发布时间:2006-12-09 17:15

2006年12月9日  吉林长春东师会馆  五楼会议室   记录人:任飞

各位代表:

      早晨好!之所以我先讲话并不是因为我重要,而是我马上还要赶飞机;北京有一个会,正在开,昨天已经开始了,我是昨天半夜赶来的。

      首先感谢各位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们,在隆冬季节来到东北的长春来参加这个会。虽然外面很冷,但是我们的内心很暖,非常欢迎大家。特别是欢迎和感谢中语会的一些主要的领导:陈教授、苏教授、张教授还有伊老师,另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的省、市、县的教研员。

     “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这个课题是随着全国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应运而生的,此事虽然是由我和语文学习报社发起,但这个项目是全国性的项目,中语会主管的课题,实际上是全国的项目。

      当初之所以立项搞这个项目,是从目前母语的教育教学现状出发的,而且是从国际上的语文教学、语言教学发展的新趋势确定的,这项目将来的其影响及作用将是非常大的,解决我国母语学习的效率问题。任何一种学习,不仅仅是语言学习,最终都要落实到学习者—学到东西,会学习—学生身上。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年来,我们的研究一直侧重在教师“教”的层面;学生们很被动。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搞研究,学生是大多数,是学习的主体,把他们调动起来,通过这种研究,使学生掌握最好的学习方法,最后可以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因此我们的课题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

      大家都知道今年六月,《义务教育法》重新修订,于九月正式颁行。这个指令性文件,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主要是体现在这部《义务教育法》上。它是一部大法,是强制性的,和课程标准不一样,课标是在《义务教育法》下面的一个学科的指导性文件。十年来,95年兴起,97年正式实施的素质教育,现在课改差不多已经进行了六年,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走到了十字路口,是很关键的时期:下一步怎么走,怎么继续课改,中央也正在酝酿。课标应用了几年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两年来在年度计划里也都提出要全面修订课标。去年春节过后,北京就开过会要修订课标,但直至今天还没有;最新消息是可能要在明年开始做。因为修订课标关系到谁参加修订,修订到什么程度,原来的课标怎么办,现在的实验怎么办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都进入了课改,但是发展很不平衡,高中阶段只有10个省,其中有两个是很小的省(青海和海南),其他省份都还是在举棋不定,应该说决大多数省份还没有进入课改,课改形势仍不容乐观,目前是在调整中前行,步子不是太快。现在的问题是,语言教学,不仅是汉语教学也包括外语教学效率低下,费时较多,这个现状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语言教学方面,我们非常沉痛地看到: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语言问题:一个是我们的母语,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有22%的课时;再就是外语—英语,占6%—8%的课时,实际上它是抢时间的,恐怕是接近甚至超过母语的。这就说明我们中国的孩子们,中国的青少年们,他们在中学阶段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这两种语言,占用了差不多一半的时间,但是效果并不好;进入到大学后语言的应用、语言的素养还不是很高。这是关乎民族存亡的大事,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我们说可能是出在方向上,出在理念上,所有的这些都要落到具体的教学和学习上。到底母语教学有什么规律,母语教学如何更快更好到进行,母语是我们可以自己主导的教学,我们有这么多的积累、这么多的经验,但是母语经常受到外国语尤其是英语,如二语习得的一些理念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如何能够“以我为主”,把中国的母语教学推向高质量、高效率,由此提出“大语文”,就是要加大力度;但是现在有很多共识性的问题,课标以来有很多的问题、疑惑,比如“教师的作用”,不知在座是否有山东和上海的老师,有几个大的实验点正在搞“教师第二”,学生中心,儿童中心主义的一些试验。我们感到非常困惑。有点像文化大革命前期及当中的一些教改的情况,教师的作用大大地降低,教师完全是蜡烛、铺路石和牺牲者的悲哀的角色。我们知道没有教就没有学,教师的作用不能贬低,语文教学当中也有这个问题。

      另外我们的教材有点“乱”,这倒是一件好事。竞争嘛,多样化,一标多本,也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的语言教学的本、蓝本,是输入的,信息加工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源。但是教材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太乱,精泛结合的不好。泛得过大,精得不足。学生们抓不到、不知道重点在哪。学生们要学习这么多科目,没有那么大精力来学习这么多课程。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理念问题。

      教育法第一次提出“精讲精练”,在外语界,我可能是最早提出这一理念的。现在已经得到国家的承认,写入教育法。教学一定要精讲精练,精选教育内容。在语文界就有争论,到底语文教学其实包括其他所有的教学,“举一反三”还是“举三反一”,这和厚积薄发没有矛盾。所谓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并不等于无限的、太泛的输入。输入有精泛,课堂教学主要以精为主。

      另外,长期以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存在的忽视文本,老师们不读书了、不写字了、不板书了,所有的优质课全都是无板书,这是一种典型的“文盲教育”。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理念,这种现象在国际上是没有的,是我国特有的。特别是忽视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说知识可以有陈述性的、程序性的,所有的知识同时也是一种技能,也可以称之为次技能。这些东西都忽视了,就是忽视了根本——语言本身。这种情况如果大面积产生的话,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是灾难性的打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操最大数目语言的母语的国家,它是一个团结我们文化的特征(IDENTITY),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团结众多的民族,就是因为这个真正的宝贝、金矿——语言。目前语言不规范,在保留方言的同时,如何规范我们的语言。最近我在英国看到一本新书《英语之战》,谈到如何保卫英语的纯洁、用法、规范、语音及文字等,争论非常激烈。我们现在也有这个问题,我们往往空谈能力;涉及到具体问题,解决得非常不利,甚至陷入谬种流传的,造成一些重大的似是而非的干扰。所以现在就需要加大科研的力度,因为科研不能完全降到校本这种低层的程度,我觉得可以联合,可以国际、国内搞这种大范围的学术专业的研究,这样可以发展快一点,层次高一些。我们并不是反对校本,大家都是搞研究的,现在回想一下,在语文组在学校里,是很少研究这些东西的,面临的是教学、作业和应试。因此科研必须高层运做,它是我们课改的根本保证。必须要有研究,研究要有民主和科学,民主是在科学之前的,畅所欲言,群策群力,有疑见和异见,能够有发表的平台,能够讨论、争论、辩论和议论。否则总是“一言堂”,总是新的、时髦的东西流行一段时间,最后的语文教学却还是这样。

     我们这个全国性的项目“语文学习策略研究”,经过了几年,从去年11月我们也在长春开过会,到现在具备这样一定的规模,我们想把它做大。搞科研对语文教学健康地、持续地、高速地发展是一条必经之路。这种科研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师的培训。现在的教师培训往往集中在一种教材的使用或者一种教法的推广,或者完全是优质课的一种作秀和欣赏层面。这是非常低层次的,因为培训是应该有三大核心内容,一个是语言(学科)基本功,不懂语文教什么语文;第二是理念,母语教学的理念;第三是教法,包括具体的课堂教学的、甚至应试的、课外辅导的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技巧、技术层面的东西,当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心理及态度方面的因素。目前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规模也不大,也没有钱做这方面的事、没有人愿意做这方面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动了全国语文学习策略的研究,作为课题的发起人、参与者,我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得到了中语会、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幼教育基金会各方面的支持,他们对我们这个项目都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学习策略研究在中国其实一直都在做,但是像现在这样,从另外一个视角、这么大规模、这么高的层次进行研究,应该是第一次,范围也是最大的。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全国性的科研项目,这次主要是把下面的子课题组、参加的单位及老师们请来,来具体地研讨、讨论科研以及这个项目如何运做。我们的想法,这个项目主要是有领导,在教研部门的具体操作下来做的,这样可以快点,规范一些,也易于推广。我们的想法是要借鉴国外的一些东西,继承发展创新一些我们自己的好的东西。即所谓它山之石和中西结合来,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如何高效地学习获得知识。当然我们的项目是要分阶段的、分地区的,如少数民族地区,它可能不仅仅是双语的,也可能是三语的;再比如各个方言区要怎么做,这都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的立足点是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主要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如何学,侧重点放在这里。立足于学习者策略,有的人说学习者策略比学习者策略还好,其实都是可以的。如何最后达到学习者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将来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持第一语言——母语,有习得的条件。要先习得,先学会说话,既而学得更规范的东西,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学生能够很好地口头表达;能使用规范的语言;能够归纳性地学习;另外还要有很好的认知技能。当然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有几个层面:一个是风格,这是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各方面的背景、家庭北京等决定了不同的风格,有的喜欢视觉输入,有的喜欢听觉输入;有的习惯于记忆式,有的喜欢做题;也有的喜欢多读。另外人还有内向、外向之分。

      学习策略是更高层的东西,是如何赢得战役,而不是怎样打这个战役,这就是比较高层的东西了。学习策略研究的一般都是衍生出的东西,国外研究学习策略能研究出一百多种子策略,但实际只有两大块:一是与认知有关的直接策略,这与脑科学有关;另一个是也与脑科学有关的,管理层面的间接策略,具体细分起来可能有上百个,这些我们都可以学习借鉴,但是我们可以再简洁些。有些极端的微观策略:如现在的“题海”,搞得老师们压力这么大,应试,高考复习的策略也是一个具体的微策略,还要问问怎么办,怎么能调动积极性;还有现在两极分化很严重,如何能抓住中等生,如何照顾大多数,中国一直以来,抓两头带中间,这也是一种微策略,这既是一种教学策略又是一种学习策略,这都可以研究。但是要着重重视学生们的智力因素。因为人不是动物,脑科学是上个世纪乃至这个世纪科研的最主要的课题,最近中央教育部包括周济部长都在大力推进这方面研究,这也实际上表明了素质教育应该往这方面发展,即发展学生智力。但是现在奇怪的是,很多的论文,包括很多的专家谈得都是非智力因素,都是元认知的东西,这就有点“走偏”。为什么我们不早早地开发认知、记忆、储藏这些策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效率最大化。所以我们要设定阶段性目标、找到切入点和一些信息材料,课题组下一步还要开发一些学习材料,供大家使用。

      这个项目是全国课题组牵头高层运做的,有很多专家参与指导,由教研部门管理,而且要不断加大力度。因此这个项目还是比较有前途的。将来要量化,要有考量,要定量研究,这是搞研究必须有定量,否则难出成果,不能“你觉得”“我认为”,这样不行;必须拿出真凭实据,拿出佐证。搞调查研究最终是要用结果来说话的,要有一个程序:立项——开题——中期验收——结题,这个牌子不是谁都能挂的,要看你是否具备这个能力,而且搞这个项目要有相当的投入,光有决心是不行的。

      关于这个项目我想谈这么多,另外我个人对于语文是外行,因为我是搞外语的,但这两者都是语言。我的语文也不是太滥,因为从小就说汉语,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语文教育的原因,到现在我连汉语拼音都不会。因此我特别主张基础要打好(一会我要谈我的主张),基础必须要打好,否则过了这个阶段就不好补了。目前全国语文教研、科研的规模和力度还是太小,还应该更大,当然这方面需要更大的投入。规模太小,层次就不可能太高,因为不具备这个“量”,没有规模,就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

      自从《语文学习报》诞生以来,我们当时就有这个想法,办报的目的是推动母语的发展。我们的方针就是“取之于教,用之于教”。这方面我们将加大投入,推动语文教科研的理性发展。

      现在全国语文教师的读书大赛即将操作,明年春天将举办首届。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得到上下一致的支持。由全国中语会来主办,也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的大力支持。这是一件大好事——老师们要读书了,要获得荣誉了,有这方面的激励机制了。另外学生们的全国性语文学习能力竞赛也在酝酿之中,争取明年下半年运做起来。这两项大的师生活动搞起来后,就会大大改善语文的学科地位,改变语文教师的地位,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这是我们有义务要做的,虽然很艰难,不过现在发展得很好。

      另外我们也为大家搭建了畅言心得的平台,《语文学习报》的教师版与学生版共计一百多个版面,为大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另外我们还在积极筹备建大学版,因为大学里越来越重视语文,将来会有类似于四六级的统考,必须早做准备。我们的杂志——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研究》,令我非常感动的是前几天我到上海去,上海语文界的几位专家请我吃饭,他们都拿着《语文教学研究》,我问他们怎么拿着这本书,他们说:我们正在看,看完好投稿。

      信息和理念是同基因一样的,都在于传播。语文是传播信息和文化的,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是具备专业水准的、学术的刊物。我们也在筹划,适当时候建立一个它的姊妹刊——《语文教学研究》的普及版,主要从实践方面,便于老师们使用。

      同时我们正在策划对外汉语教学,这方面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必须学习其他语言,如何占领市场,进行这方面的教师培训和资格认证,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及认证,开发相关产品,这样语文教师就有机会了,我们在国内进行各种外国人的培训,我们也可以到国外去和他们对话,去教汉语,传播我们的语言文化,这一块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我们也正在积极运做。我感觉我们应该主导世界汉语教学和学习的市场理念,而非由台湾地区或者其他周边的非汉语国家主导。我们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来领导国际汉语学习。

      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学生及教师的活动。如书法,为什么不搞一个学生书法竞赛,钢笔书法、铅笔书法、毛笔书法三种书法,都可以搞,总而言之,一定要“文本”,一定要写东西的,没有文字就没有语言,这些都可以搞,很容易操作。

      这里我要谈一点感想,有个神话必须打破,这也是我这段时间,以及这么多年来的想法:不要把汉语妖魔化,虽然我是学英语的,一直以来我对英语都是很愤恨的,但是我别无选择,文化大革命期间不能学习,只好学习语言。我很愤恨英语,一百多万单词,动词的变化这么多;中国的动词就没有那么多变化,加上状语就可以,多简单。名词复数又很复杂,为什么要加“S”,都是些没有用的事情。现在连外国人都意识到,前段时间剑桥大学一本杂志就说四十年后,绝对是汉语的天下,因为汉语好学,而且中国发展很快。相比而言,英语就不好学,音也难发;没有标准音,在英国,每隔40英里就是一个方言区,操标准音(RT ENGLISH)的只有3%-5%,没有几个会说标准音的。而汉语则不同,为什么中华民族能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全是汉语的功劳。因此不要一提汉语就头疼,难学啊,写也写不好啊,汉语绝对是个奇迹,我认为汉语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无与伦比的,是非常美的语言,如格言、歇后语、典故,英语当中就缺少这方面的东西。拿汉语中的四字成语来说,简直太精彩了。英语中的成语则一大串也不能表达出其相同意思,因此汉语绝对是一个高效的、长生的语言。同时中国人民繁殖能力强,决定了我们的强大。因此绝对不要认为汉语难学。学不好是没有本事。不要美化外语。

     我还有几个观点:

      第一,  拼音还是应该早学,我就是深受其害的;晚学,早学毕竟是要学的。学完拼音再学点拼读规则,这样就能纠正自己的发音了。国外26个字母和48个音标,加到一起不足100个符号,这些不学完就不上课,先把这些学完,然后再学语法、单词及课文。咱们母语为什么不能也快点呢?所以说,不要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老拐弯不好,该学什么就要学什么。

      第二,  文字要规范,要早识字。美国的课改就是学生们8岁前要阅读。

      第三,  用法要简洁,不要把它复杂化。

      现在汉语教学必须要推动了,加大创新力度,这个创新不是把别人都东西拿来代替我们,不是把我们自己传统的东西都丢掉,不是打倒一个再重新建立一个。现在有些所谓的专家总是用诽谤式语言来搞学术方面的讨论,这是不好的,有很多东西是不可能消灭掉的。我们都是在历史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再走过去,旧的东西会变成历史,我们为什么要推倒它、破坏它?

      有些东西没有必要再讨论。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没有讨论必要,学语言不就是学交流工具吗。语言的工具里面本身就包含了人文。另外还有些基本的东西,我们到底是重形式还是重意义,有些形式里本身就包含了意义。形式不重视不行,国际上教学现在最流行的就是一种“FORM-FOCUS”,重语言形式的这样的教学方法。英语语言国家的孩子们高中毕业上大学之前可以掌握六到十万的单词——是,汉语可以一个顶两个甚至三个——但是,汉语究竟掌握了多少?问题就出现了,这完全是可以量化支配的东西,因此这方面还要加强,重视形式。

      再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输入不足。虽然加了20%的课时,国务院还有专门的文字委员会,现在的语言教学还是有问题,不够规范,输入得有问题,怎么才能精地输入,把课本搞好,课堂有效时间利用好。另外要注重演绎和归纳。杨振宁博士就曾经指出,中国四五百年来只,归纳得过多,演绎得太少;什么叫演绎,就是先告诉规则,然后举例子。归纳则是先叫你说,然后告诉你是为什么,规则在哪。归纳太慢,因此国外特别强调推理的东西。英语称为REASONING,专门有推理这门课程。我们现在不学语法,不学规则,这是不行的,以为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浪费。虽然给我们20%的课时,我们也无权浪费。母语本身具备的可以先天习得的条件,但是规则绝对不讲,是不行的。再就是在教学当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想象力和审美观。要注重选文的美,和充满爱的东西;现在有些东西确实过于枯燥,过于废话连篇。再就是要重视读写,在英国,除了正常的语文教学之外,还有个读写框架和教学大纲,要求孩子们在进入初中前必须完成读写这门课,具备大量阅读和大量写作的能力,而我们这块是空缺,现在是在逐步地忽视它,实际上是文盲的语文教育,这对于语文是及其危险的,需要我们研究。

     书写——不是指写文章,单单书写,非常可怕。凡是学过英语的,所有的“。”都点成“.”甚至什么都不点。书法不难,有半年的练习,就可以达到很好的程度。前年在韩国的一幕一直在我记忆中:在一个院子里有二三百个孩子穿着传统的服装,在专注地用毛笔写着汉字!当时的仪式非常庄重,当场评奖及颁奖。韩国人重视汉字,而中国人却要把自己老祖宗的字丢掉!这是不行的,所以要重视文本的东西,提倡读书。把读书写作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我到国外就深有体会: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小镇,最好的建筑肯定是书店。书都是很贵的,而且这些书都是老百姓写的。例如《哈里波特》就是英国一个普通妇女写的,借鉴了很多中国的东西,很多中国文化的痕迹。为什么中国现在没有名著了呢?是不是我们太过浮躁,太不重视文本了?语文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到笔上。说话谁都会说,否则我们就不能称为正规的语文教学了。另外还是要量化,到底要有多少的词汇量,必须量化,要有分阶段的目标。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到了关键的时刻,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而是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以喊出一个口号:“捍卫母语”,捍卫母语不是别人来捍卫,任何东西都想传播,外国语言想占领你,是很正常的。英国就是靠教育靠科研来挣我们的钱,前几天我在飞机上,碰到英国北部的两个老太太,到铁岭搞教师培训,根本什么也不懂而且语言有北方语音,对于语言学知识一窍不通,就是来中国赚钱了。托福雅思都是挣钱的项目,选择题贻害无穷,外语这边我们也加大改革力度,这样不行。现在越是这样,外语越是偏颇。小学、幼儿园就开始学外语,到了中学再重新学,甚至是双语教学,别的课也用英语学,说是创造语言环境,真是胡闹,代价太大了;关于这个我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反对,现在已经快灭迹了。上海已经决定要撤退,辽宁这边也不行了,搞不起来了。

      所以,捍卫母语,我们必须得动。我们这些语文界内部的人士们,自己必须要动起来。这是关乎我们饭碗的问题,我们自己必须搞研究、求发展,证明我们是一个好语言、强大的、易学的语言。

      母语学习现在到了关键时期,有些东西太乱,干扰太大。有些言论公然在媒体上讨论,越无知越胆大,无知才无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界内部要搞学术,更加专业,我们要多搞些项目,多搭建些平台,推进我们的母语教学,但是还是要抓基础,我们是金字塔的底部。我希望各方面的力量和因素能够结合起来,推动我们母语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为天仁集团、语文学习报社,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我们高兴地看到,我们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很多专家学者的参与。

     虽然现在天很冷,但是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不会了!谢谢大家。